日期:2017.10.09~2017.10.13
總行程:
(瑞典)Day1--中午抵達斯德哥爾摩市區->Hotorgshallen平民市集->Riddarholmskyrkan騎士島教堂->Royal palace皇宮->Storkyrkan斯德哥爾摩大教堂->Nobelmuseet諾貝爾博物館
(瑞典)Day2--公共圖書館->Stadshuset市政廳->平民市集魚湯->St.Peter Line搭船
(芬蘭)Day3--Senaatintori赫爾辛基大教堂及議會廣場->皇后之石紀念柱->Uspenskin烏斯別斯基東正大教堂->Sibelius西貝柳斯公園->Temppeliaukio岩石教堂->Kamppi靜默教堂->登船
(俄羅斯)Day4--夜拍隱士廬博物館(冬宮)、聖以撒教堂、青銅騎士廣場、喀山主座教堂、滴血救世主教堂
(俄羅斯)Day5--參觀聖以撒教堂及冬宮->登船
匯率:10SEK=36TWD 10RUB=5TWD
※瑞典貨幣是瑞典克郎SEK,芬蘭的貨幣是用歐元,俄羅斯是盧布RUB
※瑞典10月初還是下令時差慢台灣6小時,芬蘭和聖彼得堡慢台灣5小時,10月中過後會調整冬令時區會再多慢1小時
※St.Peter Line遊輪訂票網站 https://booking.stpeterline.com/resui/do/booking/search
※遊輪基本4人房型來回共474歐元,1人大約120歐(不含餐點)
※遊輪繞著波羅的海走的國家,最正常的方向是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出發,接著往斯德哥爾摩順時鐘遊四個國家,但是礙於時間及回程機票的關係,我們自動刪除塔林,然後分段購買船票才配合上出發及回程航班。
以下是我們這次走得路徑(瑞典兩天一夜、芬蘭一天、俄羅斯兩天一夜)
斯德哥爾摩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位於波羅的海和馬拉爾湖之間,13世紀時,島嶼居民飽受海盜侵襲,於是瑞典人用巨木圓木修建城堡並在水中設置圓木柵欄抵禦外侮,因次當地人稱圓木為"Stock",島嶼稱"Holm",Stockholm斯德哥爾摩名稱就傳下來了。
第一天
因為時差關係,從冰島飛到瑞典要再加2小時,雖然一大早6點半就起飛了,來到斯德哥爾摩也中午過後了,先在機場買了交通一日卷,比較貴的價格是包含了博物館的門票,因為我們時間不多就不逛博物館,單純買交通1日卷120SEK。
飢腸轆轆的我們第一站當然直奔有名的魚湯,位於平民市集廣場大樓內的地下街。露天市集每天早上9點開始,周六下午3點會有大降價特賣,星期日則是跳蚤市場。
這家
魚湯內滿滿的海鮮,魚肉超大塊還有牡蠣肉和花枝蝦仁,周邊還有生菜沙拉和麵包都是無限量供應的,重點魚湯喝完還可以續碗,續的那碗裡面不是只有清湯,還有好多魚肉,這對於我們剛從全世界物價第二高的冰島回來,根本物超所值,便宜又能吃到飽,所以我們隔天還跑來吃第二次,連老闆都對我們面孔都有印象(應該是對女生啦)!
騎士島教堂
這是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是瑞典君主的葬禮教堂,埋葬了許多歷史上的瑞典國王,尖塔的部分是19世紀後所建造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瑞典皇宮
建於13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城堡,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
正式名稱為聖尼古拉教堂,有700多年歷史,15世紀開始所有瑞典國王的加冕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諾貝爾博物館
專門宣揚有關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得主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平的資訊。館內設有展覽、電影院、劇院和科學辯論,還有書籍及紀念品商店和咖啡店。
第二天
公共圖書館
說不定連書都拿反的!
市政廳(諾貝爾頒獎宴會地)
於1911年和1923年間興建。大樓被兩個大型廣場、一個外庭院和一個室內大堂包圍,共由8百萬塊紅磚築成。
參觀市政廳時不能隨意走動,必須跟著導覽員
每年12月諾貝爾獎頒獎禮後的晚宴。大堂內的管風琴有10270支音管,為斯堪地那維亞地區之中最大型的。
「金色大堂」有超過1千8百萬塊玻璃和黃金碎片砌成,可供700人享用宴會。在106米的高塔上,可俯瞰斯德哥爾摩市,塔頂端有瑞典的國家象徵「三王冠」標誌。
接下來就是到港口搭船,到芬蘭赫爾辛基,從17點至隔天11點
Princess Anastasia 安娜塔西雅公主號
總共8層樓高
節目表
房間超級小的阿,因為我們選擇最便宜的四人房型
船上應有盡有,餐廳、超市、理髮廳、SPA、電玩區、賭場、夜店、換錢所、小孩遊戲區...等等
還有停機坪
晚餐
第三天
終於抵達芬蘭赫爾辛基,我們光是從船上排隊等下船,大概就排1小時才有辦法下船,北歐人對待有帶小孩的家庭非常禮遇,只要是有小孩(應該3歲以下吧),都有優先下船免排隊的權利,對於我們這種的只有等待再等待,所以下次記得帶一位小孩(路邊撿嗎),全部的人都受惠....終於下船後,又要排隊等待過海關,歐洲人工作態度又特別從容,看到這人潮,我們至少又等了半小時了吧!
出關後我們就搭乘巴士到市中心,交通一日券的部分(9歐元),可以直接上車然後跟司機購買付費,司機會給一張收據,然後乘坐電車或巴士都不用刷卡,直接把收據亮出來讓司機瞄一眼即可。
第一站來到赫爾辛基大教堂及議會廣場
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市中心的議院廣場上,左右兩邊分別是芬蘭總理府,赫爾辛基大學主樓和國家圖書館,這座教堂最初尊崇的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直到1917年芬蘭獨立,都稱為「聖尼古拉教堂」,有一個綠色的大圓頂,周圍是四個小圓頂,上方有12位聖徒的雕像。四個小圓頂模仿了聖彼得堡的聖以撒大教堂。由於赫爾辛基大教堂以白色為主,所以在舊時候,出海的水手看到教堂就代表了離赫爾辛基越來越近。所以,赫爾辛基又被稱為「白都」,這座教堂舉行日常的禮拜,也舉行婚禮等特別活動。
皇后之石紀念柱
為了紀念俄皇尼古拉一世及皇后,方尖碑頂部有一顆青銅地球,上面站著一頭戴黃冠的雙頭鷹,都是當時俄羅斯帝國的象徵。
烏斯別斯基東正大教堂
全西歐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現在芬蘭屬北歐);大部分的芬蘭人都是信仰路德教派,約1.1%的芬蘭人信仰東正教,教堂為典型的紅色磚牆、綠色青銅圓頂的拜占庭式的建築風格。
西貝柳斯公園
這座公園是紀念芬蘭的音樂之父:西貝柳斯
西貝柳斯於1899年創作出"芬蘭頌",寫出芬蘭悲苦的命運和未來的憧憬,幾乎成為當時的國歌,有芬蘭第二國歌之名。主雕塑是由600根鋼管組合而成巨型管風琴,描繪芬蘭茂密的森林。
岩石教堂(聖殿廣場教堂)
世界上唯一一座建於巨大岩石中的教堂,在一塊完整的花崗岩石中進行爆破,將岩石挖開後於上方修建了玻璃頂棚,實現自然採光。而教堂的外牆就是岩石本身,因此音響效果極佳,經常用來舉辦音樂會。
靜默教堂
這個教堂非常新,2012年5月完工,有些旅遊書都還沒更新。設計師選用溫潤的木材並克服了木建築不易彎曲的限制,突破過往方整外型的束縛設計成卵形結構的現代建築
佇立在人來人往熱鬧繁忙的納林卡廣場Narinkkatori square上,非常特別又醒目。
第四、五天
表定早上9點抵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因為有了前車之鑑,知道會排隊排很久,所以這次我們特別在8點多就佔了比較前方一點的位置等候下船,殊不知就在輪到我們下船時,我們被一位很兇的安管人員攔下,並告知我們不能下船要等到下午兩點跟著下一批走,一整個傻眼貓咪,我們前一晚還去櫃檯確認過我們早上9點能下船,結果還是被攔下來,我們還是搞不清楚為何分成兩梯次入關,後來才發現因為搭船進入俄羅斯可以享有72小時免簽證,然後這艘船剛好會待72小時讓旅客返回赫爾辛基,因為回程的船班是下午時段,所以入關時要等下午入關才不會超過72小時,不過我們原本就沒有打算要待72小時,我們預定好提前回程的船班,預計隔天就回程,所以那位安管人員沒了解我們的狀況,我們就被轟回船上,我們只好在船上多等待了,我只能說亞洲人要進入俄羅斯真的倍受百般刁難,下午時終於下船要等待入關了,結果海關檢查我們的護照特別久,我觀察到其他亞洲面孔的也被查驗好久,最後我們護照還被扣留,還要我們在旁邊等待,後來過來一位會說點英文的海關盤問我,問我為何這時候才下船,這個時間點下船是給入境72小時然後原船返回的旅客,我還跟他解釋我們在船上被攔下來的事情還有我們隔天就返回,我們已經預訂好隔天船班,而且他還不相信還說隔天沒有船班,最後他去查隔天船班資料後才把護照還給我們,真的覺得俄羅斯人很不友善,very unfriendly!光是入關這件事就花了我們好多時間,頓時發現人在緊急時會突然擠出許多的英文單字然後想盡辦法讓對方知道我們想表達的內容,反正最後入關搭上接駁車再到市區已經接近傍晚了!
市區內主要景點都在附近,走路都可以到,所以也不用買交通票,而且俄羅斯地鐵、巴士、電車所有資訊都是俄文沒有英文,所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能會花點腦細胞,我只能說俄羅斯人民幾乎都不會英文,連我們住宿的老闆娘都是跟我們比手畫腳的,他們英文程度或許比台灣還差,沒辦法世界強國不屑英文!
首先介紹冬宮,又名隱士廬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成人票700p,共有6座主要建築:冬宮、小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冬宮儲備庫、新艾爾米塔什,冬宮是一座主要建築,也曾經是俄羅斯沙皇的宮邸,並與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和中國故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買票後還遇上一對上海的老夫妻請我們幫忙買票,因為是用機器販售,上面語言只有俄文和英文,然而這對老夫妻只懂中文,還有辦法兩個人在俄羅斯自助旅行10幾天,和他們聊天後真的佩服他們,他們還說早上買俄羅斯的火車票時也是請一位亞洲面孔的人幫忙買,他們完全不會最基本的英文,我很好奇這樣如何自助旅行?老伯伯跟我說他們已經65歲了,只要有"勇氣"很多事情都能完成,我深深體會旅行最重要的,絕對不會是語言阿!
※進入冬宮後要記得身上的外套需拿去寄衣處掛取,不能穿著外套入內逛展覽,隨身背包都須經過X光機安檢。
還記得踏進冬宮的階梯時,眼前的景象令我瞠目結舌,看到那典雅的壁畫、巧奪天工的浮雕、晶瑩璀璨的吊燈、璀璨奪目的豪華宮殿,這裡的金碧輝煌、美輪美奐,著實令我讚嘆不已!
冬宮鎮館四寶:拉斐爾"聖母子"、拉斐爾"聖家族"、達文西"聖母子"兩幅
拉斐爾"聖母子"
拉斐爾"聖家族"
達文西"聖母子"
達文西"聖母子"
拉斐爾敞廊
聖以撒大教堂
門票250p、觀景台票150p,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教堂,在興建時也是俄羅斯最大的主教座堂,高101.5米。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建造了這座巨大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其建造工程歷時40年,除了古典主義外,也兼具了新文藝復興主義、拜占庭風格與折衷主義特色,氣勢磅礡。在蘇聯時代,該建築先是被廢棄,然後變成了無神論博物館。二戰期間,穹頂被畫成灰色,以避免吸引敵機的注意力。共產黨政府垮台後,教堂的禮拜已經恢復,但是平時只是使用左側小教堂,節日時才使用大教堂。
買門票又是一段小插曲,我們用自動售票機器買票,結果我的票出來後被機器截掉一半,我跑去找售票亭的小姐,她跟我指向入口處,示意我直接過去,但是我的票有條碼的部分被截掉了,所以閘口無法感應票,我想說已經知會了售票亭小姐,我就直接跟著前方Morris一同過閘口,殊不知警衛從旁邊衝出來,很兇的問說我們在幹嘛,你們不知道俄國有軍隊有警察嗎?感覺他就是要報警,經過我們百般的解釋他才去檢查機器,最後才讓我們進入教堂還沒收了我僅存一半的票,這也是我為什麼一開頭就說了俄羅斯人very unfriendly!
王門上方"最後的晚餐"以文藝復興風格繪製耶穌與十二門徒面容。
喀山主座教堂
教堂以古羅馬聖彼得教堂為原本,但是由於教堂的正門面向北方,側面面臨涅瓦大街很不美觀。所以,在教堂東面豎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圓型長柱長廊使喀山教堂變成典型的俄式教堂。裡面供奉喀山聖母像,現在喀山聖母像保存在美國的博物館內。教堂的前方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諾夫雕刻的庫圖佐夫的雕塑,在他旁邊是與其同期的元帥巴克來德托利的雕塑。
滴血救世主教堂又名浴血復活大教堂
1881年3月13日(俄歷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通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扔進一枚手榴彈,皇帝出血嚴重,被送回到冬宮後幾小時後死亡。1883年,其子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亡父在此地點修建教堂。工程進展緩慢,直到1907年尼古拉二世在位時期才最終完成。
建築風格迥異於聖彼得堡的其他建築,該市主要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但滴血教堂特意設計成中世紀俄羅斯建築,類似於17世紀的雅羅斯拉夫爾教堂和著名的莫斯科紅場的華西里·柏拉仁諾教堂。教堂內有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教堂。
紀念品店有很多這類的俄羅斯娃娃造型的藝品,很多東西都有娃娃包括巧克力包裝也是。
整趟北歐遊輪之旅畫下句點,我們再度回港口搭上回芬蘭赫爾辛基的船班,準備隔天一早從赫爾辛基機場的一連串馬不停蹄搭飛機回台灣,赫爾辛基-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台北。
這次很幸運搭華航坐到了經濟艙的王位,就是逃生出口面對空姐,我的腳可以無限延伸的位置。
旅行小遊記之第一篇~澳洲塔斯馬尼亞
旅行小遊記之第二篇~澳洲墨爾本
旅行小遊記之第三篇~義大利羅馬+威尼斯+米蘭
旅行小遊記之第四篇~泰國曼谷+芭達雅
旅行小遊記之第五篇~印尼峇里島
旅行小遊記之第六篇~越南
旅行小遊記之第七篇~日本北九州自駕
旅行小遊記之第八篇~新加坡+麻六甲+吉隆坡
旅行小遊記之第九篇~冰島自駕環島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一篇~沖繩自駕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二篇~沙巴+汶萊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三篇~全家港澳行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四篇~菲律賓宿霧+薄荷島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五篇~吉隆坡和檳城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六篇~南九州自駕
旅行小遊記之第十七篇~首爾+貝加爾湖